在主题乐园的主流游乐设备中,黑暗乘骑以其沉浸式的体验感、家庭友好的驾乘感和强娱乐的交互感,正以年均 15% 的增速掀起行业变革的浪潮。当游客佩戴定制化交互设备在虚实交融的黑暗空间穿梭,光影追踪技术让每一寸视网膜都成为故事的画布,实现“所见即剧情”的震撼体验。在当前中外主题乐园中,黑暗乘骑项目无一例外成为园区流量引擎,相关技术也在持续迭代中,使之成为影响 Z 世代人群消费决策的重要项目。有鉴于此,《游乐界》采访了多家国内黑暗乘骑设备供应商,了解其最新产品和技术创新,共同探讨黑暗乘骑设备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主题游乐技术革新的竞速赛道上,金马游乐以创新研发的无轨黑暗乘骑技术,解锁了主题游乐设备的全新可能。这套基于 AGV 导航技术实现精准定位的无轨乘骑系统,通过全国首创的“无轨自动导航 + 滑行”的开创性设计,让乘骑车辆按照设定的轨迹路径运动,摆脱传统黑暗乘骑沿导向轨道运行的限制,实现路径规划的超高自由度。它不仅兼具灵活性高、多样化动态路径、高速滑行、占地小等优点,还可搭载六自由度动感平台,融合史诗级的影像技术和恢弘庞大的虚实场景打造奇幻的故事空间,以沉浸式的叙事手法让游客融入其中,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创新方案。
在该技术加持下,金马游乐先后打造了无轨黑暗乘骑《公元一万年》和水上无轨黑暗乘骑《逐水惊涛》两大项目。其中,无轨黑暗乘骑《公元一万年》更是获评2024 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科技创新)项目荣誉,这不仅是对我们技术实力的认可,更是对创新成果的高度肯定。
无轨黑暗乘骑《公元一万年》和水上无轨黑暗乘骑《逐水惊涛》相继落地西安白鹿原影视城和宿迁皂河龙运城,且迅速成为园区人气担当。这些项目的成功不仅彰显了我们作为龙头企业标杆示范作用,也激发起国内同行对相关产品的研发热情,共同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推动“旅游 + 文化 + 科技”的深度融合发展。另一方面,金马游乐通过把新技术运用到沉浸式文旅装备中,极大提升了文旅项目的沉浸体验感。项目自投入运营以来,因其造型新颖、运行平稳、乘坐舒适、沉浸体验感强等特点,深受游客喜爱,既有效推动了园区数字化转型升级,也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游玩体验,为运营方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面对如今行业的竞争焦点和市场需求变革,金马游乐有着清晰的战略认知。我们洞察到,在黑暗乘骑和互动设备等虚拟沉浸式项目中,当前的竞争核心聚焦于科技创新、沉浸式体验升级和成本效率优化等。在市场需求从单一游乐向多元化、轻量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金马游乐正通过技术平台整合来加快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平衡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化,同时注重提升游玩体验细节,持续为市场提供新产品,引领行业向新而行。
展望黑暗乘骑的未来发展,我们认为主要发展方向将围绕“技术极致化、体验情感化、运营轻量化”等方向前进。
技术层面上,虚实融合、AI 算法、多感官交互技术突破将成为创新的主导,多维一体的高科技集成能力与创意概念的落地能力将在未来实现进一步升级。
体验层面上,黑暗乘骑设备将从刺激导向转向文化共鸣与情感联结。供应商和运营商应运用虚拟沉浸方式深度开发地域文化 IP,呈现一场新奇独特、生动有趣的文化之旅,以高科技、高品质、特色化的文旅游乐项目助力好故事传播出圈
商业层面上,应注重模块化集成,降低投资门槛,并通过跨界场景实现“游乐 +”复合业态的商业化延伸。
目前,金马游乐的黑暗乘骑项目已成功交付多个,沉浸式产品在企业营收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在沉浸式体验领域的研发积淀,金马游乐将持续打造更多室内游乐标杆项目,为游客带来更震撼、更独特的娱乐体验,引领主题游乐行业迈向新高度。
近年来,星火互娱推出的《生死营救》项目,在黑暗乘骑和互动设备领域实现了多维度创新突破。该项目开创性地应用双曲面胶囊式巨幕系统——两个3D立体、长达 48 米的弧形屏幕相互呼应,构建起全包裹式沉浸空间,游客置身其中,视觉边界完全被震撼的画面覆盖,仿若瞬间穿梭至故事现场。
在技术融合层面,项目深度整合黑暗乘骑多感官沉浸技术,通过沉浸式媒体与互动特效的有机结合,颠覆传统游乐体验模式。相较于传统过山车仅以短暂的惊险动态吸引游客,《生死营救》将游玩体验升级为一场完整的叙事冒险:通过高清投影、全息影像与实体场景的无缝衔接,配合环绕立体声效、座椅震动、模拟热浪等多维度特效,在密闭空间内打造出逼真的战争废墟、枪林弹雨等场景,将单纯的游乐过程转化为沉浸式故事叙述,让游客在动感乘骑中深度参与剧情发展,借助数字多媒体创意的魔力,为游客带来极具记忆点的文旅体验。
《生死营救》项目落地于横店影视城,自投入运营以来,收获了市场的高度认可与热烈反馈,游客好评如潮。项目也带动了横店影视城相关区域的游客流量增长,据统计,该项目所在区域游客停留时间平均延长 2 小时以上,周边餐饮、纪念品销售等二次消费显著提升。
基于《生死营救》项目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未来3-5 年黑暗乘骑领域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其一,沉浸式体验向更深层次迈进。随着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的成本降低与性能提升,它们将与黑暗乘骑深度融合,打造虚实结合、无缝衔接的超现实场景。例如,游客佩戴轻便 AR 设备,在乘骑中实时与虚拟角色互动并改变剧情走向;同时,AI 技术与游戏引擎的突破,将实现画面精度与动态渲染能力的质的飞跃,创造出更具冲击力的视觉奇观,甚至能根据游客实时反应生成个性化场景,带来 “一玩一世界”的震撼体验。
其二,个性化与定制化服务成主流,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游玩习惯、偏好等信息,为每位游客量身定制专属乘骑剧情和互动环节,实现“千人千面”的游玩体验。以《生死营救》为例,可根据游客选择的不同角色,展现差异化救援路线与情节。
其三,影视场景化重塑项目体验,大型游乐设备深度融合影视 IP 元素与场景设计,将经典电影场景、剧情片段实体化,游客乘坐设备时如同 “走进电影”,获得不同于传统观影或游乐的沉浸式剧情体验,大幅提升项目独特性与吸引力。
其四,可持续发展贯穿项目全周期,从设备材料的环保选择到运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黑暗乘骑项目将更注重绿色环保;同时,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设备更新升级,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结合 AI 与游戏引擎的内容动态更新能力,项目可实现影片内容定期迭代,无需大规模硬件改造即可保持新鲜感,持续释放项目生命力,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在黑暗乘骑与互动设备领域,江苏博人持续深耕与创新,近年来成功打造出一系列具有高度创新性的产品。其中,甘肃和政国防体验馆的陆军实战演练无轨黑暗乘骑项目和苏州乐园糖果世界的爆米花大乱斗互动射击乘骑项目,正是我们技术研发实力的有力证明,也代表着我们在娱乐体验、技术融合以及互动性等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
以甘肃和政国防体验馆陆军实战演练无轨黑暗乘骑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了可独立移动的车辆——AGV,提供了更加自由和多样的体验。车辆的路径可以交叉,游客看似随意穿梭,但每一辆车的运动都被精确控制。身在其中的游客不知道自己将要去哪里,这种不可预测的探索感让每次乘骑都充满新意,极大增强了反复游玩的吸引力。
此外,无轨黑暗乘骑的另一大优势是灯光环境不再受限。传统有轨乘骑为了隐匿轨道,往往需要在昏暗的环境中保持神秘感,而无轨设计使得设备对光照的要求更为宽松,主题场景的布置更加自由和多样。这样,设计师可以更灵活地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场景,为游客提供更为沉浸的体验。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无轨设计使得载具与载具之间的互动成为可能,打破了空间的局限。车辆之间可以协同动作,不仅增加了体验的连贯性和故事感,还赋予了游客更多的自由度和沉浸感。
博人的创新实践,不仅是企业发展历程中的坚实脚印,更在行业发展进程中留下深刻印记。当前,黑暗乘骑与互动设备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如 AI 动态叙事、混合现实融合)、内容生态构建(IP化、UGC 共创)与运营效率优化(模块化设计、数据驱动决策)。市场需求也正从单一体验向全场景融合(虚实联动叙事)、深度社交化(组队竞技、全球排行)及可持续运营(轻量化更新、绿色节能)转变,而用户对情绪价值的需求愈发凸显——他们渴望通过强互动、高代入感的沉浸式体验获得情感共鸣与社交认同。
基于以上态势,我认为未来 3-5 年,大型主题乐园及城市空间中的黑暗乘骑与互动设备将呈现四大核心趋势,轻量化创新设备亦将开辟新场景:
智能导航与自动化设备调度借助物联网、AI 算法实时优化路径与游客体验,并自动调整运营模式;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自主学习功能,可分析游客行为数据并调整系统,实现“自我优化”。
IP 跨界合作:未来的黑暗乘骑和互动设备将更加注重与外部 IP(如电影、动漫、游戏等)的跨界合作,尤其是国产 IP 与主题乐园的深度融合。例如,借助《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等国产电影 IP,或《王者荣耀》《原神》等游戏 IP,设备将通过虚实联动技术(如机器人模拟角色技能动作、AR 眼镜呈现 IP 世界观)强化故事沉浸感与情感共鸣。这种合作不仅能提升品牌曝光度,还能通过 IP 粉丝经济带动乐园客流。
未来黑暗乘骑设备或深度融入游戏化设计,让游客从被动体验转为主动参与,通过积分、竞赛、解谜等机制影响情节,增强参与感;同时,结合虚拟现实与游戏互动,支持跨平台体验,使游客能在不同设备上延续虚拟冒险。
传统乘骑受限于面积与成本,而江苏博人研发的四轴机械臂 +VR 眼镜组合设备凭借“可拆卸、易运输”特性,推动“微型沉浸式体验”进入商业综合体、广场。
随着技术的不断融合创新,未来 3-5 年,黑暗乘骑与互动设备将更智能、沉浸、多元,技术融合将提升游客参与感与互动性,使其成为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桥梁,提供个性化多维体验。对于这一未来,江苏博人乐见其成,也将积极助推未来真正到来。
在黑暗乘骑与互动娱乐设备领域,恒润持续深耕技术创新与体验升级,通过多维度感官创新与前沿科技融合,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新范式。在视觉呈现上,恒润突破性引入巨型碗幕,为游客带来极具冲击力的视觉奇观;听觉上,结合影院级多声道环绕音响系统,给游客影院级的听觉体验;嗅觉上,融合特种影院的香味特效技术,让游客获得更真实的沉浸感;体感上,从三自由度到六自由度运动系统的跨越,再从平面运动到立体空间运动,为游客带来更复杂、更逼真的动态体验。同时,开创性地将室外过山车与黑暗乘骑相结合,让游客沉浸于虚拟场景的同时,也能体验到过山车的惊险刺激。而在互动体验上,恒润不断迭代升级,从传统按钮交互逐步发展至机枪射击、弓弩射箭等参与性互动形式,再到虚拟的手势互动,实现更自然流畅的人机交互,并融合 AR、VR 和 MR 的技术精华,给游客元宇宙式的体验。
恒润的黑暗乘骑设备采用悬挂式轨道技术,其中包含能模拟飞行、俯冲等动作的悬挂式座椅;结合投影幕布、平面幕、碗幕和双曲幕的悬挂式放映部件;还有独立自主研发的 XR 大空间,融合了 VR、特种设备、实时渲染与计算、空间感知和定位、交互与物理仿真。
目前,恒润依托上述技术开发的黑暗乘骑项目已经在象山海影城、陕旅马可波罗历险记等景区落地。象山海影城项目融合《捉妖记》IP 主题,以电影经典场景为背景,通过虚实结合的布景与 4D 特效(风、水、烟雾)以及互动机模等特技还原胡巴、妖怪群等角色互动场景,让游客参与了一场全家欢的游乐体验。陕旅马可波罗历险记项目则是国内首个以山海经神怪 + 西域古城探秘为主题的室内游乐项目,游客乘坐最高移动速度可超 1.8 米 / 秒的自由度可旋转车体,化身成为无畏探险家,与马可波罗勇闯西域古城遗迹。
首先我们应该聚焦预算、沉浸感和主题 IP 绑定等领域,并积极打造能支持快速切换主题场景,降低运营成本并延长设备生命周期的模块化设计。当前市场需求两极分化,“小而精”和“超大全”的需求各不相同,我们着眼于技术创新、算力和内容等层面的同时,也要对市场需求有足够的敏感度,并在品质、主题 IP 等人文领域投入足够关注。
黑暗乘骑乃至整个主题游乐的未来,将是注重强IP、提品质、优成本、强科技的。文化是灵魂,设备是载体。黑暗乘骑和互动设备的场景要有灵魂,需要在地文化、主题文化,以及直击人心的文化 IP。场景通过多线性、多重性的体验和参与,让旅游者体验和享受迥异的文化浸润、故事情景和角色身份。
随着当前文旅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面临市场总量增长趋缓与存量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技术难度低的同类型产品企业往往会陷入价格竞争,唯有提升品质才是实现品牌及生存的必由之路。游客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参与感,获得更有品质的文化体验,并愉悦地为品质体验和享受买单,为情感共鸣、沉浸式体验以及个性化服务买单。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文旅单位和游乐景区都更加注重投资项目的回收周期和运营效益,产品的投入必须考虑投资项目后期的成本维护和运营效益。所以现有产品在不断提升创新性能的同时,也需重点关注成本的把控,小而精的项目更加受到市场的欢迎。
AI 大模型、具身智能、数字科技等新技术涌入创新赛道,将新兴技术融入前端创意设计,拓宽思路,同时应用工具加速项目品质落地。科技赋能产品,不断实行业态及 IP 内容的创新,新颖独特的项目不仅满足了公众的好奇心,更点燃了探索未知、挑战自我的热情,成功吸引游客多次到访体验,有效提升项目游玩复购率,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
黑暗乘骑作为传统游乐设备,已走过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早起,国内受限于动力部件技术的发展,大多采用三自由度液压缸进行平台的驱动,导致动作比较生硬、单一,可控性较差,且承载能力有限,基本上每车仅能搭载 6 到 8 人。经过多年的发展,同时得益于六自由度平台的民用化,电缸的国产化,黑暗乘骑融入了六自由度平台,技术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如卡乐最新一代的 12人黑暗乘骑,不仅在承载人数上有了较大提高,平台的动作也更加丰富,控制更加精准,动作更加柔顺,与影片的匹配度更高,从而给游客带来极致的虚拟现实融合体验。同时卡乐在无轨车、水上黑暗乘骑、乘骑互动、VR 等领域也有深刻积淀,推出了很多与黑暗乘骑相关的产品。
而在互动设备领域,得益于 5G、物联网、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语音互动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盛况。卡乐用现有团队的优势,对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消化,并使之与游乐设备进行了深度融合,也开发了比较多的互动游乐项目,如互动射击、互动穿戴设备、互动机模等。
技术创新的成果最终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在襄阳华侨城奇幻谷、黄石恐龙园,卡乐推出了最新一代的黑暗乘骑,项目建成落地后游客反响非常热烈。在黄石恐龙园,我们针对园区特色,以音乐为主体,开发了一套互动恐龙机模,各个恐龙赋予角色定位,能与游客进行语音、动作的互动,同时还可以进行组团演奏表演,给游客带来更有参与感的体验。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黑暗乘骑与互动设备正面临新的竞争焦点。黑暗乘骑的竞争焦点主要还是在技术方面——融合感与沉浸感的提升,多感官体验的打造仍是当前的主要探索方向。我们观察到,受市场欢迎的项目,往往是动作更加丰富、乘坐感更舒适的动感轨道车、环境特效(风、水、气味)、高分辨率投影、LED 屏、实时渲染等多种要素结合的产品。同时项目还要与热门影视、游戏 IP 深度合作,通过叙事性设计增强游客代入感。此外,项目的规划体验、动态路径也是重点关注之处,如通过无轨小车或可变轨道,设计多种分支剧情,增加游客复玩率。另外在成本与运维效率方面,中小型景区倾向于模块化、可更新的黑暗乘骑系统,可降低初期投资风险;头部企业竞争焦点则在“高性价比解决方案”,因为他们需要平衡技术投入与回报周期。
而互动设备的焦点,主要在手势识别、眼动追踪、AR/VR 技术的融合、AI 算法的应用、社交属性强化、轻量化与灵活性等方面。对这些技术进行研发也是市场需求所致,消费者的喜好从被动观览到主动参与,日益对健康与安全有所需求,敦促我们通过创新技术来满足他们的要求。
展望未来,黑暗乘骑与互动设备将迎来重大变革。黑暗乘骑将实现四大发展趋势——混合现实(MR)与无穿戴化、AI 驱动的动态叙事、超沉浸式物理反馈、模块化与快速更新。配套的互动设备则要实现无感交互、社交元宇宙化、AI 情感化交互、轻量化 AR 普及等技术的革新。随着游客对游乐体验的要求从单纯视觉刺激,转向更具代入感的故事与世界观构建,卡乐将持续通过技术创新与整合,打破虚实边界,让游客从“观看者”变为“参与者”,成为故事的一部分,给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
在文旅科技融合创新领域,恐龙园文科深度聚焦黑暗乘骑与互动设备的研发,重磅推出沉浸式体验项目《逃出生天》,并将落地东方侏罗纪一期“恐龙星球”。该项目以火山喷发、地震灾害为创作题材,突破性地将黑暗乘骑与步行穿越体验相结合。这种“乘骑 + 步行”的复合体验模式,既能保证沉浸感,又能通过灵活的场景切换强化教育效果。该产品运用六自由度轨道车,能灵活模拟各种复杂运动如急转、加速、俯冲等。在技术融合上,它集成了声光电技术,通过精准调控音响系统,能营造出逼真的环境音效,让场景氛围更为紧张刺激。
机模技术也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精心打造的各类仿真模型,与通过高清投影或屏幕呈现的虚拟画面进行结合,相互映衬,让游客获得沉浸式体验。这款产品不只是娱乐设备,更承担起传播科普知识的重任,旨在帮助游客了解地震与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方法,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在黑暗乘骑和互动设备领域,当前行业竞争焦点与市场需求变化呈现出多维度交织的特点,既包含技术迭代与内容创新的深度博弈,也涉及场景拓展与价值重构的战略布局。结合恐龙园文科在《逃出生天》项目中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这一领域的竞争焦点有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技术融合的“深度竞赛”,行业头部企业正围绕多模态技术整合展开激烈竞争,技术融合能力已成为竞争核心;二是内容 IP 的“生态竞争”,优质内容 IP的稀缺性推动行业从单一设备供应转向“IP+ 技术 + 运营”的生态构建;三是场景拓展的“跨界争夺”,传统主题乐园市场增速趋缓,企业正加速向非传统场景渗透,“恐龙星球”防灾避险乐园,正是响应了文旅与公共安全教育融合的趋势。
此外,未来市场需求会实现从“感官刺激”到“价值共鸣”的升级,游客需求从单一视觉冲击转向“五感协同 + 情感联动”,让体验从“观看”升维为“亲历”。并且在政策驱动下“寓教于乐”成为刚性需求,市场对具备知识传递价值的产品青睐度显著提升,如将防灾避险、生态保护等内容嵌入体验流程,让游客在娱乐中学习应急技能或环保知识,实现“体验即教育”的价值闭环。
总体而言,市场正从“单一娱乐供给”转向“体验价值复合化”,企业需在技术融合、内容深度与社会价值维度上构建新竞争力。
基于上述背景,未来黑暗乘骑与互动设备领域将以“技术隐身、故事永生”为核心逻辑,呈现技术深度融合、体验价值重构、故事共情共鸣的三大核心趋势。所有技术都将退居体验幕后,成为隐于故事肌理中的“沉默导演”,而直击心灵的情感共鸣与集体记忆,将在虚实交织的叙事中构建体验的灵魂内核。
以 AI 技术重构叙事底层架构将成为技术深度融合引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动态精准化与感知智能化深度协同,为游客营造更逼真的沉浸式体验。视效层面,将打破“实体布景 + 屏幕投影”的传统框架,创造“无形化”的沉浸式场景,让技术彻底隐身于故事氛围之中。
体验价值重构将推动游客从“被动观看”向“主动叙事”转型——游客手中的互动道具不再是简单按钮,而是成为故事线的“关键变量”。同时,全域沉浸消费场景的扩展将突破主题乐园边界,轻量化、模块化设备与城市公共空间结合,形成“即玩即走”的碎片化叙事场景,让故事体验渗透至日常生活。
故事共情共鸣将成为行业必修课——无论是历史文化的厚重叙事、科幻冒险的张力营造,还是情感治愈的细腻表达,项目都将以故事为灵魂,通过角色弧光、情节冲突与价值共鸣,让游客在体验中收获超越感官刺激的情感联结,最终使黑暗乘骑与互动设备成为承载技术温度、内容深度、社会价值的“体验综合体”。
当技术隐入叙事肌理,唯有直指人心的故事永恒——这既是行业从“设备竞争”转向“体验生态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在“体验价值复合化”新赛道上构建核心壁垒的终极答案。